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记者 郝淑慧 报道 “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决定消费结构调整、消费结构调整决定品种结构调整、品种结构调整决定生产结构调整。随着高质量发展的进程加快,国家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视和投入,相对于普钢,特钢领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质量效益将成为特钢行业发展的优势所在。”4月8日,在中国特钢企业协会十届三次会员大会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兼秘书长姜维介绍了钢铁行业运行情况,并为特钢行业发展提出建议。图为姜维 供给强于需求,钢铁行业需要在供给端有所作为 姜维介绍,2023年,钢产量连续4年保持10亿吨量级,国内表观消费连续3年下降且跌破2019年表观消费,汽车业、造船业、新能源产业和钢材出口成为钢产量高位运行的重要支撑。受房地产行业持续下行、尚未触底影响,总体来看,钢铁行业供给强于需求、成本重心实际下移幅度小于钢价降幅,钢铁行业运行呈现“高产量、高库存、高成本,低需求、低价格、低效益”态势。 “面对钢材价格持续下降的严峻市场形势,坚持‘三定三不要’经营原则。”姜维说,不能把行业面临的困境简单地归咎于需求端,还是要努力从自身找办法,在供给端有所作为,这是一个行业成熟的标志。 除市场运行情况外,姜维介绍,钢铁行业绿色化发展进一步形成共识,取得成效。2023年,伴随着节能环保投资的加大,钢企环保水平持续提升。截至2023年末,共有116家钢铁企业(包括一家球团企业)完成或部分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和评估监测。钢铁行业EPD平台首发上线以来,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企业的积极参与。截至2023年末,37家企业发布EPD报告100份。“那些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钢铁企业非常重视EPD报告的发布。EPD报告在国际贸易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姜维说。 此外,通过极致能效工作,钢铁行业在工序能耗方面显著降低。中钢协重点统计钢铁企业烧结、球团、焦化、炼铁、转炉炼钢、电炉炼钢工序能耗同比下降0.50%、4.52%、1.36%、0.09%、9.71%、0.37%。在可燃气体利用方面,高炉煤气、转炉煤气、焦炉煤气利用率比上年同期小幅提升,焦炉煤气放散量大幅下降,转炉煤气吨钢回收量比上年同期增长0.95%。企业通过实施极致能效工程,节能减排的同时实现了降本增效。在减排方面,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外排废气中二氧化硫和颗粒物排放量同比下降9.08%和8.80%。 针对特钢行业未来发展的3点建议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国国民经济回升向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同比增加5.2%。随着高质量发展的进程加快,国家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视和投入,相对于普钢,特钢领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针对特钢行业未来发展,姜维提出3点建议。 一是要抓住发展机遇,保持特钢行业平稳运行。今年1月—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超过前两年1月—2月份平均增速4.9%,也高于上年12月份0.2个百分点。工业用材需求较好。 具体来看,房地产行业继续下探仍未见底;石化行业保持平稳增长,价格小幅上扬,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各项指标持续向好;机械行业运行稳中有进,汽车行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速,新能源汽车表现亮眼;船舶行业高速发展,1月—2月份造船行业延续2023年的良好势头,全国造船完工量同比增长95.4%,新接订单量同比增长64.4%;电力行业发电量今年1-2月实现8.3%的增加,新能源装机增量显著;家电行业持续保持回升态势。 对此,姜维表示,面对可再生能源电源工程、电网工程、新能源汽车、造船及装备制造业用钢品种需求结构的变化,特钢领域面临一定的发展机遇。表现在特钢行业表观消费仍呈增长态势,生产保持相对稳定。具体来看,协会统计主要成员单位2023年生产优特钢粗钢0.76亿吨,同比小幅增长1.7%。同时,在国内产业链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特钢产品向高端化、合金化发展,特殊质量合金钢产量为2957.4万吨,同比上升3.2%。特钢重点品种产量为1221.1万吨,同比大幅上升5.8%。弹簧钢、轴承钢、齿轮钢保持稳定增长,耐蚀、精密、高温合金钢等特冶产品大幅增长100%。受绿色用钢与工程机械、船舶行业需求增加的影响,优特钢管材、中厚板需求在去年表现良好的基础上分别同比上升6.3%和8.8%。 总体看,2023年特钢企业效益好于行业平均,价格仅下跌不到1%(普钢为9%),销售利润率1.50%,高于全行业1.32%约0.18个百分点。“但也要看到,为应对国家经济转型,产品结构需求发生的显著变化。目前,越来越多的普钢企业、普钢产线进入特钢领域,进入的新增特钢产能大于特钢表观消费的增量,特钢面临的竞争也将日趋激烈。”姜维坦言。在此背景下,他提出,及时发布特钢行业发展报告,引导特钢投资科学合理,推动特钢区域性、品种类自律,规范市场行为,保持生产节奏,稳定企业库存,促进市场稳定,特钢协会发挥的价值也将愈发显现。 二是要牢记国家使命,胸怀国之大者,加强科研创新,服务国家战略。特钢是技术含量高、制造工艺特殊的高端金属材料,是国防军工、高端制造业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需的关键基础材料,代表钢铁工业整体水平和竞争力,是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是钢铁强国的重要标志,特钢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中国从世界钢铁大国迈入实际意义上的世界钢铁强国的历史进程,直接关系到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进程。 “要提高特钢自主创新能力,突破关键材料供应瓶颈,面向高铁、核电、重大装备、新能源产业、关键零部件等国家战略需求,重点发展高品质特殊钢、高端装备用特种合金、核心基础零部件用钢等小批量、多品种关键钢材,创新一批‘高精特尖’产品,在关键核心制造技术方面实现突破。”姜维说。 据他介绍,钢协科技创新委员会,根据发改委、实施钢铁材料科技攻关项目库建设,依托钢研集团、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宝武集团等科研院所、企业,研究编制《高性能钢及特种合金图谱》。在特钢领域按钢种和合金分,关键战略性钢铁新材料占34%,和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大的占50%,可自主生产但一致性、稳定性有差距的占16%。“其中,航空航天领域用钢、能源电力用钢、船舶海工钢、交通运输用钢、基础零部件用钢、新一代信息技术用钢等,都是关系到国家转型发展和国家安全的关键核心材料。我们全体特钢企业要胸怀国之大者,瞄准关键短板发力,构建创新生态圈,走好科技创新之路。”姜维说。 三是要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不断提高国际竞争能力。 中国钢铁在全球市场占据重要地位,然而相较于国际发达国家,我国特钢产品的出口占比长期以来显得较为落后,基本维持在10%略高。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伴随着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出海政策,特钢出口占比超过30%。 “特钢代表高端钢铁材料,鼓励高端产品出口,积极融入国际市场竞争,是中国特钢不断取得进步,与一流用钢产业保持同频共振的必由之路。”姜维说。 姜维表示,钢协今年初向政府提出了十大政策建议,其中第八项建议就是恢复高端产品出口退税,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委员也提出了类似的议案提案。目前中财办、财政部、商务部正在和钢协积极沟通,增加税则号编码数,对高端产品进行定义,为下一步恢复出口退税奠定基础。 “可以想象,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国人工成本、环保成本提高,中国钢铁国内需求下降,低附加值钢铁生产转移海外,留在中国的更多的是高附加值的钢铁生产,并积极向下游延伸,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姜维提出,特钢企业应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有所作为,早布局、有意识地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牵头国际标准编制,积极加强世界绿色标准建设,建立海外直供渠道,加大海外直接供货,特别是根据国际市场绿色贸易的需要,尽早在产品低碳发展上面加快布局,比如发布EPD报告,建立LCA碳核算机制,加大绿色低碳技术进步等。“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高端钢材、特殊钢材在直接出口中的占比进一步提高。”姜维说。 网址:www.ccfangm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