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报报道组报道组成员:刘加军、徐可可、王志、贾林海、蓝义高本篇执笔:王志、刘加军 深耕钢铁主业,为建筑、交通、机械制造、能源等领域提供卓越的绿色钢铁材料; 钢材销往国内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球113个国家和地区,应用到港珠澳大桥、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新加坡滨海湾金沙酒店等工程; 自主研发的高性能大规格直接切削贝氏体材料、马氏体耐热焊丝钢SA335 P91热轧盘条等填补国内空白; 第七届“中国工业大奖”获得者; …… “我们确定了‘以战略产品规划为指引,拓展优势产品市场占有率’的战略,积极构建产业强链市场。这几年坚持下来,效果不错。”日前,永卓控股集团党委书记、总裁吴毅在接受《中国冶金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介绍,近年来,永钢集团坚持做精做强钢铁,加大创新研发力度,“普转优,优转特,特转精”,优特钢产销比超70%,产品结构实现了以普钢为主转到以优特钢为主的转变,商业模式实现了从“制造商”到“服务商”升级。 近日,《中国冶金报》记者走进永钢,探寻永钢高质量发展之路上的点点滴滴。绿色永钢 同步:既升级硬件又更新观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永钢集团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坚持创新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大力推动多元产业的发展,构建了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产业新体系;提出了‘普转优、优转特、特转精’产品战略。但是产品的转型升级首先离不开硬件的升级。近年来,一批先进、智能、高效的装备技术在永钢集团落地生根,并结出丰硕成果。”吴毅介绍。 从冶炼到轧材,永钢集团围绕特钢生产的特点进行了全流程升级改造。不久前,永钢的线六成功投产并运行,线六项目包含两条优特钢生产线,配套智能燃烧加热炉、短应力轧机、高速区轧机、PF线运输系统、线带互换打包机、智能立体库等先进设备,并与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匹配,打造智能制造体系,主要生产合金冷镦钢、轴承钢、工模具钢、桥梁缆索钢、帘线钢等高端钢种。线六产线 “新项目以新工艺、新设备生产高端化、绿色低碳优特钢产品,主要面向汽车制造、轨道交通、工程机械、海洋船舶、风力发电等应用领域,进一步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将优特钢产销比提升至75%,有助于将永钢打造成国内领先的优特长材钢厂。”吴毅介绍。 不过,“普转优,优转特,特转精”并非仅仅靠装备技术升级即可完成,而是必须同步管理和观念的更新,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 “普钢的生产工艺和销售模式与特钢的生产和销售模式有天壤之别。特钢更注重个性化需求和用户的联合研发,更注重增量市场的开发。为此,我们成立了普钢、优钢、特钢三个事业部。”吴毅说。 普钢事业部秉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原则,坚持“低成本、高效率”的生产模式,强化市场分析与研究,持续拓展客户群体,巩固市场规模和优势,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普钢事业部坚守质量底线,强化质量风险管控,实现清单式管理,积极应用新型质量检测手段及工具,提高装备的功能精度,并通过在关键控制环节运用信息化技术,确保质量体系高效运行,进一步提升品牌竞争力。 程勇表示,永钢现在有500万吨/年螺纹钢的产能,有一定的基础,是传统的优势产品,要充分发挥它的优势,做到成本最优、效率最高。永钢要在线材的细分领域里保持领先地位,与下游制造业保持紧密的联动,联合开发抗震、高强、耐腐蚀、耐候螺纹钢等新材料来满足下游的需要。 “普钢事业部将更加注重创新服务模式,通过缩短交货周期、定期实地探访、搜集市场反馈等方式,从关注产品功能和性能转向关注产品应用场景和诉求,实现对客户的价值创造。”程勇介绍。 优钢事业部围绕装备技术优势,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步伐,深挖降本空间,发挥成本优势;利用新工艺优化,加快高端新产品开发和现有产品的迭代更新,提升产品综合竞争力;围绕战略客户的增量和开发,扩大战略优势产品的销量;紧盯市场,持续推进关键产品的二方认证。 程勇认为,优钢事业部要构建“铁三角”(生产、销售、研发) 作战单元,推进产销研一体化,使产销研一体化战略能够切实做到服务客户、落实生产降本和促进产品转型升级。 特钢事业部将秉持市场导向,坚定不移推进品种结构调整,加大科技创新、品种研发力度,重点投入研发高强度发动机用钢等更高端、具备高度差异化的产品,以实现产品高端化,提升产品附加值及品种创效能力。坚定推进四大优势产品的持续发展,紧抓市场机遇,加强国际品牌市场的用户认证,提升品牌的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以提高市场占有率。 “普钢转特钢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转型过程需要理念的转变、技术转变,市场不一样,销售模式不一样,管理理念等各方面也不一样。我们到优秀的企业现场去学,请专家进来冶炼,全国各地招聘优秀人才,永钢‘五湖四海用人 广纳天下良才’的方针,让大家很容易融入企业发展中,最终大家齐心协力才实现了成功转型。”程勇说。 围绕“普转优、优转特、特转精”的产品升级战略,同步进行装备技术升级和管理、观念更新,永钢集团在产品结构优化、产品档次提升、产品竞争力增强等方面深耕细作,目前企业优特钢比例已超过70%。 产品国内市场覆盖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销往113个国家和地区。目前,永钢已有10项产品被江苏省科技厅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11项产品被江苏省工信厅鉴定为达到国内领先水平,5项新产品、新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企业产品附加值稳步提升。产品应用到港珠澳大桥建设 并重:既强化产品开发又突出服务创新 永钢所处长三角区域是中国先进制造业的重心所在,周边的“尖子生”在特钢领域已经有了各自的优势产品。那么,作为后来者,永钢如何在特钢领域站稳脚? “我们创新过程实际上就是永钢的转型过程,相对于周边的钢铁企业,我们最晚进入特钢市场,如果跟着别人走,很难走出去。如果是同质化竞争,那么只有通过降价的方式获得市场。我们是通过模式创新、服务创新、产品创新来超越传统实现反超并走在前面的特钢企业。”程勇表示。在这一过程中,永钢集团提出了“四个创新”。服务客户 一是机制的创新。在外部永钢建立应对市场的快速响应机制,生产、销售、研发协同对客户的要求进行快速响应,以最短时间解决客户的问题;在内部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激励职工多做贡献。 永钢集团还在细分领域预测客户下个月、下个季度的需求,提前做好准备,缩短交付周期。作为最为普通的建筑用钢材——螺纹钢,永钢集团能够做到直接配送工地。 “一个海外的特钢产品订单,从下订到交付到客户手中,我们可以做到一个月以内。”程勇举例。 二是商业模式创新,永钢在商业模式上进行了创新,并取得了成果。永钢采取现货期货联动的形式,实现了螺纹钢和矿石等大宗商品的远期和现期交易。 “这样做的目的是能够实现价格和利润的稳定,弥补市场周期性波动的不足,也能实现生产的稳定顺行,避免大的市场波动造成的负面影响。” 三是服务模式创新。在国家推进产业链强链、延链、补链政策下,永钢走进下游终端客户,担任链主角色;承包下游加工业的企业的一些技术管理、质量管理方面工作,与下游用户一起设计机器的零部件材料功能。 永钢延伸产业链,成立焊接研究所,与优秀客户联合研发生产焊丝,是永钢集团服务模式创新的典型案例。 “永钢研发的几个品种焊丝钢填补了国内空白,例如超超临界锅炉管材的焊接材料P91热轧盘条以前都是从国外进口,客户找到我们联合开发,我们正好有大量生产P91的管材的生产经验,经过将模铸、开坯、轧制、热处理全流程打通之后,生产出产品。”永钢技术中心主任陈远清介绍,“焊丝钢在生产时需要除掉杂质,好在我们在冶炼上有经验,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它比较硬,对生产设备的要求也高。它的合金含量比较高,容易产生异常组织,焊接评价的要求也很高。超超临界发电机组的蒸汽发生器,是一个安全性要求极高的设备,对材料要求非常高,因此要对焊丝做很长的实验才能实现供应和应用,我们在热通量等各方面做了大量的焊接试验,然后开始做短时高温试验,并进行全套的评价。” 产品成功应用后,填补了国内的空白。永钢也因此制定了行业标准。“我们研究的是耐热的、耐蚀的、耐低温、高强度的焊材,目前市场占有率接近前三,我们与我们的焊接所,开发的材料比较多,开发之后立刻让焊接所去做试验,得到结果反馈之后就改进,速度比较快。”陈远清说道。 “毕竟,我们比用户更懂材料。”程勇补充说。 四是随着服务创新带来的产品创新。程勇说:“产品开发不仅仅是指别人做而我们没做的叫做产品开发,我们给产品开发的另一个含义是,其他所有钢厂没做的而我们在做的更是产品开发。” 在特钢的研发上,永钢集团根据市场调研和自己的产品定位,做一些专精特新的产品。基于这种理念策划了新的项目,极软的材料、极硬的材料也是基于特殊产品的应用场景。极软的材料,是通过在线的处理让它便于下游用户加工,降低模具的损耗,例如紧固件,免退火冷镦钢。极硬的材料,主要用在线缆上,例如桥梁缆索,采用极高强材料后,可以减少材料的使用。 “无论是‘软’,还是‘硬’,我们都能够根据用户需求进行生产。”程勇说。 又例如,永钢集团在一些产品开发过程中,导入了免退火、非调质等理念,减少下游用户的成本、缩短加工时间,从而提高下游用户的竞争力。 无论如何创新,永钢集团对品质的追求始终如一。程勇表示:“钢材生产来不得任何马虎,有可能一个不合格的零部件毁了一个厂。”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稳定,永钢根据每个钢种的工艺,把原料、出钢温度、成本、脱氧夹杂物去除等操作都设定标准,把工序细分到不能分为止。确保每根生产出的钢材性能一样,工序的各项指标都要形成一定的标准,物料的标准、设备的标准、工艺的标准、不同天气对应的标准等,将标准做到极致,并且各个工序的指标是否达标在系统中都可以自动判定。棒材 以棒材为例,永钢在棒材上有着深厚的技术沉淀,在棒、型材料实现了覆盖,大棒、中棒富有特色,在大棒上实现了国内最大的热轧圆钢,直径达到380mm,不仅保探伤,还能做到以轧代锻,降低成本,产线自动化程度高。 “2023年永钢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是3.3%,永钢未来将重点发展十大优势产品,分别为高强及功能性螺纹钢、减免退火冷镦钢、高端及汽车紧固件用钢、胎圈帘线用钢、桥梁缆索及超高强绞线用钢、特种焊材用钢、风电用钢、非调质用钢、高端管坯钢、以轧代锻产品,是未来重点发展,而且要形成未来行业竞争力的产品。”吴毅表示。 同频:既要科技驱动更要数字赋能 多年来,永钢集团始终将创新视为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 “为构筑创新策源平台,永钢积极搭建国家认可实验室、国家博士后研究工作站、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多元化高端创新平台,与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开展紧密合作,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吴毅介绍。 2021年9月,由张家港市人民政府、苏州市产业技术研究院、永钢集团等6方共建的绿色制造熔接技术研究所投入使用,将聚焦解决目前永钢集团焊接领域技术与智能制造方面瓶颈问题,填补国内高端焊接材料与技术方面的空白,提升我国焊接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为熔接技术研究所的研发成果产业化、市场化,永钢集团在张家港高新区(塘桥镇)打造科创中心,重点发展绿色制造熔接技术研究所,构建焊接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吸纳和培养高端焊接技术人才及复合人才,攻关高端焊接“卡脖子”材料和技术,提升国内焊接的国际竞争力,为高端制造提供基础支撑。 目前,永钢已拥有国家博士研究工作站、江苏永钢集团技术中心(省企业技术中心)、江苏省节约型高性能建筑用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高强度汽车用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苏州市大企业先进技术研究院、苏州外国专家工作室等多个研发平台,为科技创新奠定基础。 吴毅表示:“打造创新能力高地,聚焦创新成果产出。永钢将围绕产品的差异化、高端化、高新化、系列化,培育一批‘单打冠军’和‘拳头’产品,全力做精做优钢铁主业。” 十四五以来,永钢累计研发新产品超过300个,涵盖建筑领域用钢、能源领域用钢、交通领域用钢。其中,高性能大规格直接切削用非调质钢、马氏体耐热焊丝钢SA335P91热轧盘条等新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在引进“外脑”方面,永钢集团与钢铁研究总院、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北京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开展几十项产学研合作。截至目前,永钢已累计获得科技奖项39项,累计承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4项,省级科技项目20余项。 科技创新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推动永钢实现产品结构“普转优、优转特、特转精”持续迭代升级。 永钢参与或主导制定国际标准2项、国家标准42项、行业标准32项、团体标准12项;累计拥有2个国家级奖项、8个省部级科技奖,千余项授权专利、343项发明专利。同时,企业还对核心技术及产品进行国外布局,申请PCT专利6件,已授权3件。研发团队 既要创新驱动,更要智慧赋能,永钢集团坚持“两条腿”走路。 2月19日上午,张家港市召开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暨作风效能建设大会,并为先进企业代表颁奖,永钢获颁“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荣誉奖牌。 近年来,永钢积极寻求转型升级的发展新途径,紧密围绕创新发展的核心主题,精准把握数字经济的“新赛道”,以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为发展路径,通过与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深度融合,对生产制造和管理机制进行全面优化,提升设备自动化水平,构建实时互联、柔性制造、高效协同的“智能制造”体系,助力高质量发展。 2023年10月份,永钢集团“特种合金棒材智能制造示范工厂”项目成为张家港市首个入选国家级智能工厂的项目。这一荣誉充分肯定了企业在智能制造领域的突破和成果。目前,永钢已建成1个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3个国家级5G全连接工厂、2个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个江苏省互联网标杆工厂和7个省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等,推动企业制造实力不断攀升。 数字化为永钢带来实实在在效益,以往需要查能源、安环、设备等信息时,职工需要去现场,如今在新一钢的集控中心,各项数据通过新一钢数字工厂就能一目了然。大屏上,转炉、精炼炉、真空炉、连铸等工序实时可视化,各项生产参数在线掌控,辅助科学决策,助力精益管理。 智慧炼钢体现在生产过程的方方面面。一键脱硫,全自动上料,全自动浇钢,钢坯定重定尺切割,机器人自动检验等等,相较于原先的生产模式,流程效率得到了极大提升,产品质量更加稳定。 程勇介绍,2025年下半年,永钢将建成质控中心,成为该集团的运营管控中心。永钢将各个点串成一个面,实现数据共享,进行互联,实现各个环节的数字化和自动化。在质量管理和产品开发上,永钢力争通过信息化手段,当客户订购钢材产品,从需求下达到产品生产,可以自动生成一些生产计划,并将从原料进厂到产品出厂的各个环节进行智能化全覆盖。在生产现场,销售随时都能通过ERP查到这个用户订单所在的工序,产品的质量设计,过程参数,质量跟踪都可以在系统实现,大大减轻了职工的工作量。 另外,永钢把以前的技术文档,变成计算机可识别的数字化信息,客户提出产品需求后,将需求数字化,然后进行质量设计,规划好工艺流程。 为了便于操作,永钢把之前的生产过程的数据录入系统,能够标准化的生产过程,这样保证我们后面的数据分析、数据处理具有很高的标准化程度,也为数据的应用打好基础。 产品设计好之后,底层的一级、二级,包括MES系统也比较健全。根据前面的质量设计信息和生产的实际数据数据信息研发了QM系统。生产过程的数据和质量过程质量管理系统,将设计数据与实际生产的数据进行对比预测和报警,实现整个制造过程中的质量在线管控。 永钢的用户服务、客户档案,包括客户的反馈等所有的信息都进行了信息化系统管理,保证全链条的数字化的信息系统贯通。 “系统运转了将近一两年时间,总体来说,数字化程度高,取得产品效益。我们计划将数据都收集起来,用这些数据来支撑研发的改进,深度挖掘数据的价值。现在我们的数据基本上包括过程管理,SPC系统,过程能力评价,并已经在线上实现运用了,实现生产的定,通过SPC系统分析进行趋势预警。”程勇介绍。 “未来,永钢将坚定不移地推动技术改革、装备升级以及工艺创新,高度重视科技研发,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在提升产品质量和产品附加值上持续发力,推动产品迭代更新,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打造独具永钢特色的产品竞争优势。”吴毅说。 网址:www.ccfangm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