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技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河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于勇 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并将其作为扎实做好新一年经济工作的第一项重点任务,其中体现了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的战略导向,也进一步强化了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使命责任。 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基底,钢铁行业应充分发挥强信心、稳经济、促发展的“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高质量发展,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切实做强钢铁脊梁。 以产品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 钢铁正在富集低碳、绿色、智能等越来越多的创新元素。如何把“钢铁”做成“材料”,真正让钢铁产品释放出科技力量和创新价值,是推动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河钢致力推进“钢铁向材料”转变,特别是聚焦聚力推动结构性产品向功能性材料转变,不断提升河钢未来产品的高度,在新一轮竞争中建立新的比较优势。 2023年,河钢深度聚焦市场和客户需求,深耕周边市场、发力细分市场、挖掘个性化小众化市场和新产业新业态市场,高端产品不断提质增量。全年研发新产品186个,其中18个产品填补国内空白、21个产品替代进口。河钢全球首例120万吨氢冶金示范工程5月份以来实现连续稳定生产,引领行业迈入“以氢代煤”冶炼“绿钢”的时代。依托氢冶金示范工程和产线应用场景,开创DRI和长、短流程相结合的绿钢工艺,持续打造引领市场的绿钢产品品牌。图为河钢氢冶金示范工程。 新的一年,河钢将深入把握先进材料发展趋势,进一步推进性能更显精准、场景更加丰富的功能性钢铁材料创新。围绕交通、核电、能源、先进装备、航空航天等国家重点工程和战略领域,以原创和进口替代为方向,适度超前研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前沿引领材料。全面对接高端市场,衍生开发满足家电、化工、工程机械、重型装备等领域不同价值需求的差异化产品,持续推进产品升级迭代。瞄准国际先进水平,依托涂镀材料、海工钢、耐磨钢等优势产品,培育更多单项冠军和“隐形”冠军产品,构建形成专业品牌优势。 以技术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坚持扭住科技创新这个关键。经历装备升级、产品升级,河钢推动企业进入技术升级新的发展阶段,坚持以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为引领,激发活力、培育动力,努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和自主创新高地。 2023年,河钢不断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组建河钢研发中心,形成集团级研发平台、子公司技术中心、产线技术单元三位一体、协同互补的研发格局,与世界级龙头企业、知名科研院所共建的全球研发创新平台增至36家。深入推进研发投入“三年上、五年强”专项行动,全年研发投入超过100亿元,同比增长27%。图为河钢集团高强汽车板生产线。 新的一年,河钢将着力发挥科技创新资源优势,量化研发投入对产品结构调整、成本费用降低、经济效益提升的支撑作用,不断提升盈利能力和竞争实力。聚焦产线难点、堵点问题,以技术攻关、流程再造、颠覆创新为方向,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谋划2024—2026年产线智能化提升新的三年行动方案,推进产线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围绕“6+2”低碳发展技术路径及“6+6+5”低碳排放产品发展规划目标,推进6条低碳产品工艺路线的落地见效,构建低碳技术新优势和绿色发展生态圈。 以产业创新构筑新质生产力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未来发展的新支柱、新赛道。钢铁行业所拥有的丰富场景资源和串联上下游的链接优势,为发展新兴产业提供了良好条件。河钢把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机遇,积极培育“源于钢铁、超越钢铁”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以产业创新不断做强面向未来的发展优势。 2023年,河钢横向推进同类业务归集和结构性重组,新组建大河化工、大河金属等深耕细分领域的专业化公司,实现资源的再配置和工序的再协同,推动工序链向价值链转变,新兴业务单元持续壮大。河钢WeShyper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选工信部2023年新增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清单,自主研发的WisCarbon碳中和数字化平台获国际符合性认证。持续培育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新能源等产业,推进加氢站、换电站建设,累计推广运营402辆新能源重卡,其中氢能重卡255辆。 新的一年,河钢将着力发挥“大河系”公司与钢铁子公司的协同优势,打造紧密协作、利益共享的产业共同体。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持续营造动力强劲、活力迸发的良好发展环境。聚焦中心业务培育核心技术,如化工板块发展焦产品绿色应用和化产品深加工技术,氢能板块推进研发绿氢制、储、运、加、用等环节关键技术,全面提升价值创造力和市场竞争力。图为河钢集团唐钢新区。 网址:www.ccfangming.com